6月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铜川市文联、铜川市作协承办的“汇聚文学之光 照亮时代梦想”陕西文学周在铜川市启动。本次文学周通过一系列主旋律、正能量、接地气、有创意的文学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让文学更切实地为时代、为人民服务。
快来与“文學陝軍”一起走进“陕西文学周”,回顾精彩瞬间。
启动仪式
“汇聚文学之光 照亮时代梦想”陕西文学周启动仪式
6月27日上午,“汇聚文学之光 照亮时代梦想”陕西文学周启动仪式在铜川市举行。
“陕西文学周”是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公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学服务品牌活动,通过一系列主旋律、正能量、接地气、有创意的文学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让文学更切实地为时代、为人民服务。本次“陕西文学周”活动的举办,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和听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推动新时代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部署,不断延伸服务手臂、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文学力量的重要载体。
座谈会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陕西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
6月27日,“陕西文学周”系列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陕西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铜川召开。与会者共同学习交流,为推动新时代陕西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我从与会作家、陕西基层文学工作者的发言中看出了一种文明自强、文化自信和文学自豪。”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谈到,本次座谈会是文学的交流,也是思想的洗礼。文学的繁荣要建立在庞大的文学基层创作者的基础上,陕西既有文坛中的一棵棵大树,又有一大批对于文化高度自信,对于文学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文学工作者,在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扎实工作,对全国文学界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希望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创作实践,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用实际行动和优秀作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学沙龙
“坚守文学初心”文学沙龙活动
6月28日上午,“陕西文学周”系列活动“坚守文学初心”名家读者文学沙龙在铜川市图书馆举办,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熊育群,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延河》杂志社副主编弋舟,作家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部主任左昡,四川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月斜影清五位作家与广大文学爱好者们分享写作初心,畅谈写作理想。
在沙龙活动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安广文向铜川市图书馆捐赠五位作家的书籍。
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谈到,自己一直以来是以一位文学工作者自居的,文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为广大的作家群体服务。李晓东说,他曾在甘肃省天水市挂职副市长,在开展扶贫工作时有人建议他写文章来宣传天水。后来他从当地的特色小吃入手,写了一组散文发表在网络媒体和报刊上,由此获得了“馓饭市长”的称号,而这一批文学作品也对天水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最后,他谈到:“文学是有力量的,怎么样坚持初心呢,坚持写作。”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熊育群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工程师成为了一名作家的故事,他说:“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中学时曾经逃课写了一篇侦探小说。”后来他在同济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写诗,毕业之后为了自己的文学理想从工程师改行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说:“是新闻行业成就了我,记者这个身份让我走进了人群,所以我才能更好的收集资料、做田野调查,这份职业让我受益终生。”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延河》杂志社副主编弋舟说:“写作的最初目的,其实就是想历数自己的曾经。”因为小时候有机会接触到文学期刊,他曾在十五岁时怀着激动的心情尝试给《收获》投稿,后来收到了一封很正式的退稿信。他回忆:“虽然第一次投稿失败了,但是那么好的文学期刊能够给我一个中学生正式的回信,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欣喜。”在谈到文学初心时,他说:“每个人的初心都是基于热爱,我永远怀念当初那个十五岁怀揣文学梦的少年。”
作家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部主任左昡谈到:“我喜欢孩子,他们爱哭爱笑,我希望为世界上的纯真之心写作。”她认为文学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玩的事情,“爱玩”其实就代表着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在文学的世界中愉快地遨游,能够遇见最好的小读者和最纯真的反馈。
四川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月斜影清谈到,自己的第一次写作和投稿就非常幸运获奖了,之后一直坚持写到现在。“网络给我们普通人更多可能性,更多机会,让我们在不同的赛道实现不同的可能。我的成就也是网络带给我的,我希望把这一份对写作的信念传达给大家。”
在互动交流环节,铜川市部分作家代表与五位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当下文学创作的新视角和广阔空间,共沐新时代文学的荣光、收获文学的力量。
采风调研
6月29日,“陕西文学周”系列活动之“新时代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采风调研之作家矿山行”活动举行。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安广文带领作家代表先后走进铜煤文化馆、路遥文化馆、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深入矿区一线,实地了解新中国工矿业发展的历史,了解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文旅发展的规划与成果,为抒写新时代华章积累素材。
29日上午,采风团一行来到铜川市王益区铜煤文化馆,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具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各时期的井下复原巷道、安全生产防护用品和口号变迁墙等展陈,深入了解了铜煤发展的历史,真切回望了铜煤人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与奋进前行的光辉历程。如今,矿区改革发展呈现的新图景,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民生工程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让大家感受到了老煤企曾经的铿锵足音。青年作家何喜东说:“文学周之行,从聆听文学讲座,行走于铜煤矿区,我深切体悟到,用真诚的心拥抱产业工人,用虔诚的身紧贴工业生活,把自己这滴水融入时代的江河,‘打口深井’汲取‘文学矿藏’,是创作优秀小说的永恒法则。”
“傍晚,当暮色渐渐笼罩了北方连绵的群山和南方广阔的平原之后,在群山和平原接壤地带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陡然间亮起一片繁星似的灯火。这便是铜城。铜城无铜,出产的却是煤。这城市没有白天和夜晚之分,它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激动不安地喧腾着,像一锅沸水。此地煤闻名四方。这铜城正是因煤应运而生。这里有大西北首屈一指的煤炭企业……”《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一章中的这段文字,镶嵌在路遥文化馆中一幅宽大的展板景观中。在路遥文化馆,大家深情地念诵了这段文字后,又注目于一尊黄牛雕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人生的真实写照,也与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相映生辉。
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书籍中,采风团了解到,为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到铜川矿区体验生活,挂职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在鸭口煤矿深入矿井,切身感受矿工的工作和生活,收集了大量素材,并在陈家山矿区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作家杨智华说:“我曾在《铜川矿工报》担任编辑。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完成后,各大报刊都想争取首发,但路遥选择在《铜川矿工报》率先发表,这也是他对铜川矿务局和铜川矿工的感念与致敬。”听到这里,作家们纷纷感叹,作家李延军说:“‘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乍看是那么浅显,却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路遥的心里只有人民,也只有这样时刻将人民装在心里的人,才会写出《平凡的世界》这样渗透着人民性的大作品。路遥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勇攀高峰。”
随后,采风团来到了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是当时西北地区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竖井。后来,王石凹煤矿转型升级,闭矿后变身为煤矿工业遗址公园,一路走来颇具传奇,是共和国工业文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采风团参观矿区遗址,看到了矿车、苏联专家居住的窑洞式小楼,生活区多是砖瓦、油毡类住房,剥落的墙皮、堆放的杂物书写着过去的岁月,承载着工人们过往的烟尘火色。
如今的园区建设逐渐完备,老矿区焕发新力量,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希望和蓬勃发展的生机,引得大家连连赞叹。网络作家史美垚说:“陕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文脉赓续。以铜川为例,不管是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还是药王文化与陈炉古镇,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素材。新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理应在深入挖掘具备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时,走出创作闭环,将文学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联动互促的方式激活文学作为文化产业内容端的经济潜能,真正以读者与市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陕西独特的文化魅力。”
历史需要不断地凝望和回首,在铜川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中,千千万万的矿工,默默地为铜川奉献着青春和汗水。他们用坚实的双手开采出灿烂的生活,用血与汗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作家们纷纷表示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