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仲平
柯仲平(1902-1964),云南广南县人。“狂飙”诗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共产党党报《红旗报》采访记者、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及上海总工会联合会纠察部秘书。1937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联主席、中国作协西安分会(陕西省作家协会前身)主席、西北艺术学院院长。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风火山》《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无敌民兵》《从延安到北京》长篇叙事诗《刘志丹》(未发表)等。
柯仲平出生于云南广南县,为革命事业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在旧时代,他曾挨过饿,三次坐牢,参加上海工人起义,经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大革命失败后的奋战,他以反抗者的喊声,呼啸着前进。他大部分生涯在西北度过,他是延安时期许多文艺活动的重要发起者和实践者。延安街头,成百上千的青年,围在诗人身边,朗诵《边区自卫军》,歌颂时代新人。他领导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千方百计地把文艺送到民间去,送到偏僻的山乡去。他呕心沥血,扶掖新人,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主要创始领导人之一,为新中国文化事业、陕西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延安窑洞到西安建国路,柯仲平先生走过的道路,是风云激荡的时代下,一批共和国文艺工作先行者的恢宏征程,是“文学陕军”崇高信念与激情的代代传承。
为做好筹建中的陕西文学馆资料征集工作,9月12日,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陕西文学馆资料征集组组长王晓渭一行前往四川成都柯仲平家属住地,接收了柯老家属捐赠的近百件遗物。
王晓渭一行来到柯仲平外孙丁卫星先生家中,见到了柯老女儿丁静女士,并送上鲜花和祝福。在亲切交谈中,聆听柯仲平先生的丰富经历和激荡人心的革命故事,详细了解柯老与亲友的过往以及柯老现存遗物情况。
“我出生在父亲入党的那一年,自一岁起,父亲被捕入狱三次。这些遗物能够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我们希望这些东西能够被妥善地保护与展示,更好地发挥价值。”94岁的丁静女士深情地说,“我的父亲柯仲平在陕西生活工作了27年,一直从事文学工作。作为他的女儿,我衷心地祝愿陕西文学馆能够收集到更多藏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陕西悠久的文学历史和文学人物。”
柯老珍贵的资料清点交接后,王晓渭代表省作协向丁静女士颁发了“陕西文学馆入藏证书”,并赠送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签名作品。
此次征集的珍贵资料近百件(套、页),包含柯仲平创作手稿、新闻资料、刊物书籍、重要活动照片、有影响力人物照片、著名作家往来书信及创作、交流、生活的资料等。一件件充满历史记忆的老物件,都在向大家诉说着“狂飙诗人”柯仲平历尽坎坷却矢志不渝,为党、为人民毫不保留地绽放着光和热的一生。此次征集对进一步加强柯仲平革命和文学工作研究与陕西文学馆的藏品征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与引领作用。